一、培养目标和主要学科方向简介
1.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按照需求导向、尊重规律、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发展机制,优化规模结构,夯实支撑条件,全面提高质量,为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科聚焦行业产业前端基础理论问题,培养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实践技能,能综合运用机械、控制、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研究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作为业务技术骨干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服务于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学科简介
机械工程为湖南省“十五预备”、“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被评为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该学科依托省重点实验室、省协同创新中心、省研究生创新基地等,面向机械行业,以服务区域工业基础技术为目标,以引领包装产业技术发展为动力,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从创新加工技术到智能化控制学科进行了全面的布局,通过跨专业跨领域的合作,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该学科已形成了一支以省级学科带头人为代表的学术水平、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紧密跟踪学科前沿,围绕复杂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现代包装装备、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运载装备及军事装备等研究领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承担了十几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
3.主要研究方向及简介
序 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研究方向简介 |
1 |
工业装备自动化控制与系统集成技术 |
主要围绕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和系统化等理论,面向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国家高端智能化制造,开展机电控制、计算机仿真、机器人、物联网应用等技术研究,在航空发动机、智能阀门、高精度测量装置和特种包装装备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
2 |
数字化制造与装备技术 |
主要围绕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多尺度创成原理、动力学建模等理论,面向国家高端制造和特种装备设计,在磨削表层性态形成机理与工艺优化技术、镶嵌铣刀动态切削力与颤振稳定域模型及螺旋铣孔表面形貌预测模型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3 |
高性能材料制备与特种加工技术 |
主要围绕材料性能表征,高性能材料制备,新型加工技术研究理论,面向国家重大关键零部件加工技术,在离子溅射沉积技术、电解加工技术、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和净近成形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微纳涂层的制备、电解加工材料的动态去除规律、变压边力对薄板拉深制耳率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
4 |
运载装备及关键件设计理论及应用 |
主要围绕有限元分析、工程数值分析方法、CFD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理论,面向国家大型装备设计,在重载装备高强钢结构焊接疲劳特性分析研究,重载机车轴承等关键传动件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飞行器桨翼构型构设计与分析研究,大型桨叶结构安全分析与防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械工程领域知识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1.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信息检索、知识产权、矩阵论、数值分析、外语等。
2.专业知识
本学科硕士应具有专门知识包括:现代设计类知识,含机械原理、结构、精度、形体及可靠性等方面的现代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制造工艺、设备及制造自动化类知识,含材料、工艺方法、工艺设计、工艺装备、工艺精度设计及检测控制、工艺过程及其装备自动化等;工艺实施及装备运行的控制类知识,含现代控制工程,机、电、流体传动及自动化技术,工艺过程或装备的数字控制技术等;产品及装备的测试、试验及评价类知识,含测试技术、试(实)验设计、状态监控、故障诊断、工艺及质量参数检测评价和标准化技术等;制造系统及企业的管理类知识,含工业工程、制造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技术经济等。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机械工程学位研究生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
3.遵守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4.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机械工程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很强的自学,即自我更新和补充知识的能力;能借用相关方法和途径获得各种载体的知识素材,并通过学习、合理分类归档、比较与分析、综合与归纳、提取与再制,形成为己所用的知识。
2.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有运用专门知识和综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有关技术或管理问题的能力。善于用所学的理学基础知识,经推理或演绎发现工程实际问题的科学规律,并能够运用数理语言来描述工程实际问题所遵循的规律。在任职岗位实践中,能合理选用类比、试验或计算等方法解决工程技术或管理的实际问题;能结合任职岗位的需求,运用现代设计、分析、计算、决策等软件工具或实(试)验分析平台,进行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能独立承担与机械工程相关技术或管理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能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独立或组织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完成项目的立项、方案的设计与论证,并独立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项目的实施及验证。
3.组织协调能力
对所从事的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有深刻的认识,能从技术及管理层面合理规划并分解工作:能充分了解所在单位的技术能力、管理风格和人事背景:善于听取意见、勇于修正错误:能明晰和策略地表达自己的技术或管理见解及建议。(明确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其他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文献阅读与综述
研究生应阅读经典学术著作和一定数量的中文外文文献,掌握学科发展前沿,提炼出科学问题,开题时阅读中文文献不少于 30 篇,外文文献不少于 10 篇。文献综述需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书面报告,要求在开题前完成,并应得到开题报告会专家认可。
(二)选题与开题
选题应结合科学前沿和行业中的重要问题确定学位论文工作题目和具体内容,课题应有一定的深度、实际价值和工作量。选题完成后通过开题,经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确定开题报告是否通过。未通过的则延期3个月再给予1次开题机会。开题一般在第3学期中期进行。
(三)学位论文撰写
通过开题后,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时间不应短于一年。论文应由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一般应包括: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外文)、综述、理论分析、实验与计算、总结、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论文中的科学论点要概念清楚,分析严谨。要求有理论上的论证,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有科学根据。理论推导正确、计算结果无误,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对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和讨论。引用他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利用合著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时,要加附注。论文要求词句精练通顺,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文字图表清晰整齐,标点符号正确。凡需保密的论文应写明密级。
硕士论文篇幅一般30000字左右,要求中文文献不少于 40 篇,外文文献不少于 20 篇。
(四)论文评阅与答辩
1.论文评阅需通过审核,包括文字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2.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的所有环节,取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符合金沙官网发表学术论文的相关规定,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论文须经2位或2位以上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合格后方能参加答辩。
4.答辩委员专家由 5 名或 7 名专家组成,至少有 1 名校外专家,导师不得作为专家参与所带研究生的答辩投票工作。
(五)学位论文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人为申请学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成果,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为进一步提高金沙官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学位论文格式,参照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结合本学位点具体情况,特制订本规范。
1.题目
题目:应在25字以内,简明、具体、确切地表达论文特定内容。必要时,可以使用副标题。中文、外文题目应一致。
2.摘要与关键词
(1)中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应说明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学位论文中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练。(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8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3.论文主体
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要求图表清晰,叙述流畅,书面整洁,章节有序,层次分明。
(1)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一般作为第l章。引言(或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2)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理学、工学的学位论文主体应包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及论证、可行性分析、理论分析、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分析等。管理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论文主体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3)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性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4)参考文献
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分类按时间顺序列齐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含参加的研究项目、获奖情况及申请的专利、专著、学术论文(未发表的应列有正式录用函)等。应注明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书写格式参照参考文献。
(6)致谢
对给予指导、各类资助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对论文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